沈航个人资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初命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15年,学校占地1860亩,建筑面积55.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5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16万册,各类报刊3600余种。现有各类学生22000余人。
1952年8月,创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9月,更名东北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1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56年1月,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
1958年12月,更名沈阳航空学院;
1960年2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9年3月,更名国营第251厂;
1972年9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年3月,更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止2014年7月,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沈航办学规模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0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4个。
教学单位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计算机学院民用航空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研究生学院(研究生部)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处)空军后备军官学院创新学院本科类专业
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学英语、日语、广告学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旅游管理艺术学表演、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科类专业
交通运输空中乘务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文化教育应用英语艺术设计传媒表演艺术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新校区图书馆教师近10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校级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4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24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专职)。
沈航一号飞机模型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机械振动;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
多元文化共存下的中日言语行为对比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省级示范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空中乘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通信工程、安全工程;
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飞行器动力;
省级精品课程
英语、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电路信号与系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高校创新团队
能源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热能工程团队、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团队,物理教学团队,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教学团队、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8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截至2014年,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力学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与环境工程
(目录外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通用航空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目录外二级学科)
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设计学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程
机械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软件工程
安全工程
航空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
工程硕士(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8个专业领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研究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省部级研究院(所)9个。
类别级别名称实验室
部级国防科工委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重点实验室省级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工艺仿真与试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清洁能源(联合)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航空装备制造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数字化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省级知识工程与人机交互技术工程中心辽宁省激光再制造与激光成形技术工程中心研究院所国家级
中航工业沈飞国家级技术中心沈航研究院省级
通用航空研究院航天技术研究院机载设备研究院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究院材料研究院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院士工作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技术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用仪器设备研究所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飞上了祖国的空乘专业学生蓝天,受到举世瞩目。当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2012年科研经费达1.4亿元。2009-2014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百万册;中文报刊36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5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
沈航与法国皮卡迪大学、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和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来,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500余人。 聘请兰宁格等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实施了"2+2"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学术职务杨凤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维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陈保东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芮小苗党委副书记--卢建平副校长--林峰副校长--王琦副校长--尹峰纪委书记--佟刚副校长--
(资料来源2014年7月学校官网)
文化传统